为什么有的人演讲,能够让人听得津津有味?而有的人讲话,会让人昏昏欲睡呢? 这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? 我们能够讲出什么样的语言,其实是思维决定的,思维跟语言的联系是紧密的。大脑接触到一个信息,开始处理,思考转化,再把它表达出来,说话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完整呈现的过程。 很多人说自己表达逻辑很差,*大脑空白,没话讲,这些问题都受我们的思维影响。一个人如果思维是混乱的,或者根本没有思维能力,那他的脑子里就是浆糊。想都想不清楚,怎么表达清楚。 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表达逻辑和内容的问题呢?要从思维入手,给大家几个建议。 1、读有价值的书 你会发现有时候脑子里的内容虽然很多,但是是不成体系的、是混乱的,简直一团乱麻,这样的人看起来脑子里很多想法,但往往说出来是东一句西一句,东一榔头西一棒槌,让人摸不清头脑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?这就要“感谢”我们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了,我们每天都会在社交网站、网络媒体上接触到大量的信息,但是这些信息是碎片化的,不成体系的,你并不能将这些七零八碎的东西有效整合、融合起来,其结果就是看起来你什么都懂,但没有一样精通。怎么办呢?读书。相较于社交媒体,书本是比较完善成体系的知识网络。 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拒绝碎片化阅读,既然碎片化阅读无法避免,我们就要想办法将碎片化的内容通过我们的思维体系加以整理、融合、吸收,才能让你有逻辑、系统化的思考方式,逻辑清晰,层次分明。因此,我们需要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考方式,让我们混乱的思维变得清晰流畅,因为无论是演讲、面试还是写作,口头卡壳的根本原因在于你的大脑短路了。 并不是什么书都要读。曾听过这样的一句话:人生较大的捷径,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*的书。爱读书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毋庸赘言的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读书是要有选择的。在读书生活中,开什么“卷”,是大有讲究的。选择得好,“开卷”可收事半功倍之效;选择得不好,也可能事倍功半,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——正如别林斯基所说:“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,比不阅读要坏。”读了没有用的和低劣的书,不仅浪费了时间,还可能接受消较的错误的影响。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如何高效阅读,阅读也是有方法的,大家可以看一下前面的文章。 2、多走出去学习 走出去是较好的学习,学习是改变思维较快的方法。在生活中,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,我们需要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待很久的时间,这也因此就限制了我们的眼界及思维。 而我们想要拒绝平庸,就必须走出去,只有走出去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,才会有出路。 走出去的意义,在于开拓我们的视野,打开我们的思维,让我们去感受不一样的经历, 提升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。 当我们慢慢走进社会的时候才发现,一个人的发展不单是靠个人专业的努力就足够的,学会合作,学会交往,学会收敛锋芒的智慧,才可以造就一个综合发展的人生。尤其是人在处于低谷的时候,出去走走是较有效的一个能让自己快速振奋起来的方法。 3、多落笔 多写。首先,要自由地书写,把自己头脑里的奇思妙想,漫无边际的想象,都可以写出来。不要对自己的要求过高,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,轻松尝试,比如就可以从写书评着手,不要开始就给自己订立一个写出佳作的目标。 其次,要快快地写作,多写多练,有时候,你会发觉通畅的语句会自己流淌出来,很多混沌的想法也在写作时变得清晰,写作甚至成了整理思绪的手段。 然后,要留心周围的生活,把周围人的一次次情感冲动,一次次小事的因果联系,还有很多的小故事、小奇遇,生活的选择等等记录下来,你就会慢慢拥有一个关于现实的庞大数据库,而真实的力量非常强大,写作能令你的思维表达有吸引人心的力量。 4、运动 甩掉负能量,让自己充满活力。要想把事情做好,必须要有旺盛的生命力。 适当的晨练是“活力之源”,是一天活动的**启动,具有“开关效应”。晨练可使人全天充满活力、生机勃勃,跑步结束后休息一会儿,用早餐、上班,不仅能增强体力,还能使身体灵活、思路敏捷清晰,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表达能力。 人们常说,锻炼一阵子以后,似乎觉得头脑清楚了许多,甚至头脑反应更快更有创意了。美国科学家准确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这种感觉。 当你运动时,你的血压上升,整个身体包括大脑在内的血液都流通起来。所以,当你锻炼时,你的大脑得到了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氧气,思维自然而然更清晰,不再混乱,只有想得清楚,才能说得清楚。 成为演说高手,从思维开始训练吧! 课程详情咨询方老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