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数据。在演讲及当众讲话中,由声音、内容、肢体语言三大板块所构成,而肢体语言占百分之五十五,占的重要性比例*大。肢体语言能增加你的演讲效果以及讲话的感染力、说服力,带动演讲者和听众的情绪。手势是使用频率*高的肢体语言形式。寓意深刻、优美得体的手势,能产生较大的魅力,激发听众的热情,加深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,使演讲获得成功。 运用手势要注意以下六个原则: 1、上中下三区的运用 上区,就是手势在肩以上,表示积极向上,一般用在号召鼓动、赞美、表扬的时候。 下区,就是手势在腰以下,表示消较的、不好的,一般用在批评指责的时候。 中区,就是手势在肩与腰之间,表示一般的描述表达。 一般演讲过程中,大部分手势都在中区。 2、 场面大手势大,场面小手势小 当会场大、人数多的时候,我们的手势做得要大气,要做出来让听众都能看见。 当会场小、人数少的时候,我们的手势做得要小一些,做太大了,反而会让听众感觉有点张牙舞爪,和现场不协调。 在这里还要分年龄,在对年龄大的人演讲时,手势要尽量小一些;相反在对年龄小的人演讲,手势要尽量大一些。 另外还有男女之分,对于男士,手势可以大气一些,对于女士,手势可以做小一些。 3、肩发力表示力量,肘发力表示亲切 4、手势应该停留足够长的时间 手势一做出去,马上就收回来,则会使听众对你立刻失去信赖感。 如歌星在现场唱歌时,他的手势会指着一群人好长时间才放下来,然后再去调动另外一群人的情绪。 5、不要固定一种手势 在运用手势的过程中,切忌一成不变就做一种手势,这样显得太单调、太呆板。 6、运用手势过程中一定要自然、协调 做手势就像猫抓老鼠一样自然,猫看到老鼠时,不会想姿势应该怎么摆,而是一下就扑上去,这就是*好的动作。 在有些演讲比赛上,有些选手讲完“我们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”这*后一句话时,忽然想起老师说过*后加上一个动作效果会更好,马上刻意地补上一个手势,结果就显得有点做作。所以不要为做手势而做手势。 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配合时,才*为生动具体。 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、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流露出来。手势的部位、幅度、方向、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、面部表情、身体姿态密切配合,协调一致,切不可生搬硬套,勉强去凑手势。 如果手势泛滥,刻意表演,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,显得轻佻作态,哗众取宠。 当然,也不可完全不用手势,那样会显得紧绷,局促不安,失去活力。 课程详情咨询方老师